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日常管理 > 正文
日常管理
关于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启动的通知
发布者:   审核者:   发布时间:2016-04-27    阅读人数:

关于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启动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2016年“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通知的工作安排,现启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一、报名时间

上报时间为5月26日(周四)。各单位把报名情况汇总,按照官方的报名手续,填报报名表,电子表发送到ykg@zzia.edu.cn,纸质材料报送到研究生会学术部,由学术部统一上交到行政楼B321办公室。

二、联系人

夏老师60632520

具体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有效增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届大赛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办。将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重要赛事,逐步实现与高水平国际赛事接轨。

二、参赛要求

1.本届大赛主题为放“飞”未来——新概念飞行器系统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内容:

(1)航空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2)航天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3)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4)跨大气层飞行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5)其他创新型飞行器设计;

(6)航空航天支持系统与新型载荷设计;

(7)新概念飞行任务设计。

2.参赛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两年以内的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职人员,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其中,在职人员的作品将单独进行评审。

3.大赛时间安排:参赛队须在2016年5月20日前在大赛网站完成报名;6月20日之前完成项目报告书提交。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决赛于2016年8月中旬在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举行。

三、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面向组织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

奖金设置:特等奖50000元/项,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优秀奖2000元/项。

四、其他事宜

作品提交要求、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知识产权与保密、大赛时间安排等其他相关事宜详见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本届大赛后续相关事宜敬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大赛官网:www.ffvc.org

大赛邮箱:ffvc2015@126.com

大赛微信号:CGFFVC

微信名称:未来飞行器

第二届大赛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揭锦亮:0731-84573119,18570801114

吴琳茜:0731-84574151,13808415332

传 真:0731-84512301

秘书处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徐含乐:029-88495782,13772021052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6年4月6日

附件: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指南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英文名称China Graduate Future Flight Vehicle Innovation Competition),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欧盟QB50立方星低热层大气探测委员会、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

大赛以“创新改变未来”为理念,围绕飞行器技术创新,有效增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发掘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届大赛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承办。承办单位将努力把大赛办成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航空航天院所厂企及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被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单位和行业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高层次赛事,逐步向高水平国际赛事迈进。

第一章 赛事基本情况

一、赛制

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形式,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

二、赛题

本届大赛主题为放“飞”未来——新概念飞行器系统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内容:

(1)航空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2)航天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3)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4)跨大气层飞行器系统、分系统设计;

(5)其他创新型飞行器设计;

(6)航空航天支持系统与新型载荷设计;

(7)新概念飞行任务设计。

三、作品提交要求

作品分为创意类和实物类作品。

每支报名团队必须在2016年6月20日前提交项目报告书,报告书包括方案创新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具体方案描述等内容。

参赛作品通过大赛网站提交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为比赛最终评比材料。设计方案、数字模型、动画、视频、研究报告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如作品包含实物模型,在初赛时提供视频材料,决赛时进行实物展示或飞行演示。

大赛不接受涉密作品和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参赛。

四、赛事组织

技术指导:国务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

媒体/宣传支持:《中国研究生》杂志、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官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技术支持: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力学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力学与航天工程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南省宇航学会、湖南省力学学会。

第二章 参赛方式

一、参赛对象

1.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在读研究生;

2.研究生毕业两年以内的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在职人员;

3.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

二、参赛方式

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各参赛队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单位组队。各参赛队按照组委会要求,注册、报名并按时提交作品。本届大赛必须在2016年5月20日前在大赛网站报名。

第三章 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面向参赛作品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面向组织单位设立优秀组织奖。

奖金设置:特等奖50000元/项,一等奖20000元/项,二等奖10000元/项,优秀奖2000元/项。

奖项数量:根据提交参赛作品的数量另行确定,约为初赛提交作品总量的20%~30%。

特等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的指导教师将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将根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奖成绩及参赛情况进行评判。

第四章 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

一、各参赛培养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培养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二、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仅负责指导参赛选手完成作品,不得将其个人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让学生署名作为参赛作品。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作品资格及指导教师评优资格,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三、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意设计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

四、大赛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组等各职能部门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

第五章 知识产权与保密

一、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责任由参赛选手承担。

二、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参赛选手可自行为参赛作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组委会不涉及相关事宜。

三、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因作品引发的泄密问题,由参赛选手承担责任。

第六章 大赛时间安排

时间

事项

2016年3月10日

发布大赛通知及启动宣传工作

2016年3月25日

报名开始

2016年5月20日

报名截止

2016年5月21日-6月20日

作品提交

2016年6月21日-7月20日

作品初审

2016年7月21日-7月31日

全国总决赛通知

2016年8月11日-8月15日

全国总决赛

第七章 联系我们

一、大赛官网:www.ffvc.org

二、大赛邮箱:ffvc2015@126.com

三、联系方式:

第二届大赛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揭锦亮,0731-84573119,18570801114

吴琳茜,0731-84574151,13808415332

(410073)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一院

秘书处工作人员及联系方式:

徐含乐,029-88495782,13772021052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四、大赛微信号:CGFFVC,

微信号名称:未来飞行器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组委会

2016年3月18日

Copyright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99-2020版权所有
中国・河南・郑州 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邮政编码:450046)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371-61912520    61912529
Email: yjsc@zua.edu.cn
             xkb@zua.edu.cn
友情链接